今天的文章题目,乍一看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成都七中国际高中的孩子们正处在最好的年纪,和青蛙又有怎样的联系?实际上,青蛙这道题目正是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语文作文的题目。为何要以青蛙类比学生?同学们面对这样的题目又有着怎样的精彩文笔?
立题:有两只青蛙,不小心掉到一只装着黄油的坛子里。坛壁太滑,黄油太黏,两只青蛙跳不出来。不过黄油搅动到一定程度会凝固,青蛙如果踩在凝固的黄油上就能跳出坛子。靠两只青蛙的划动能使黄油凝固吗?谁也说不清。青蛙A想,看来是没有希望了,还划什么呢?于是越发划不动了。而青蛙B想,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于是毫不松懈地划下去。结果黄油没有凝固,两只青蛙都死在坛子里。有人说:“看,自信有什么用?一样都是死亡的结局。”也有人说:“的确,它们都死了。但知道死亡的那一刻,青蛙A是悲哀而绝望的,而青蛙B则是充实的,因为它没有时间去悲哀和绝望。”
两种看法,谁是谁非?也许你还有第三种看法。试写成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
谈立题:重压下的光明
这道看似普通的议论文题目出自成都七中国际高中高二语文组俞老师之手。而之所以在高二半期考试这个节骨眼选择这样一道题目,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实际上文中青蛙的困境跟高二孩子们的现状有点相似。”俞老师表示。的确,高二下期的同学们正处在备战出国类考试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一时期,会考科目的压力同样巨大。在中外方课程的双重压力下,同学们的处境与文中的青蛙很相似。“看不到未来在哪里,虽然心中有着理想的学校,但在沉重的应考压力面前,原本清晰的目标却也变得有些模糊。热忱的梦想面临现实的重压,光芒也显得有些暗淡了。”
在这种情况下,青蛙这道题目就有了更多的含义。“作为老师,除了给予学生学业上的指导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实际上,努力才会成功,这样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但面对现实,年青的孩子们有时候需要一点提醒,一点启示。”
赏美文:平凡的光彩
面对这一有着特殊含义的立题,同学们又写出了怎样的文字?
我们自幼被教导“不要轻言放弃”,却鲜少有人真正身临绝境却依然坚持信念。坛里那两具尸体终会泯于时间的洪流,然而低谷与不幸的漩涡不可避免。若是再次坐以待毙,便是丧失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可能性”。用尽最后一分力气搅动那黄油,下一秒,我看到坛边出现了一个疲惫却带着微笑的胜利者。--高二4班 胡同学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内立法度外抚蛮夷,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却至死未能光复汉室。孔仲尼、孟轲这样的教育家,范仲淹、王安石此般的改革者,莫不如是。事业未竟才是常态,但又如何?诸葛亮死后千余年,一直被人们推崇为智忠道义的典范。知其不可为,不为,是非成败转头空;为止,古来征战几人回?--高二4班 杨同学
父母总说,成绩不重要,努力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荒废的过程如同白纸,无依无靠,连一点内容都没有。即使结果是好的,最终我们却什么都得不到。充实的人生是一块基石,少了些许的轻浮,多了几分稳重,得到的都是应得的、稳固的、无法失去的。即使结果不理想,但这一路中收获的却是无价之宝。--高二5班 季同学
上述文字虽然不一定散发着“名文”的光辉,却是属于学生的青春感悟。在不少成年人看来,高中生挺累的。但具体“累”在哪里,为何而累,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楚。对于国高的孩子们来说,对世界名校的向往、对海外生活的忐忑、来自中西方课程的压力、来自社会的误解……与其说他们是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倒不如说是这些心理因素让他们很累。庆幸的是,他们依然年轻,依然有着我们很多成年人早就丧失了的“明知艰险却咬牙坚持”的近乎盲目的冲劲。而这也很好的诠释了“未来”的定义。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作文,但我们却看到了背后蕴藏的青春能量,这比文章本身有着更多的意义。
编者语:教育,其实很像我们常说的一个词—传承。但需要指出的是,传承是相互的。我们常说,祖国的未来在孩子,这话一点不假。但反过来,与孩子们相处,我们成年人能学到的也有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真的连孩子都不如,甚至连最基本的“永不放弃”都做不到。在包容孩子、照顾孩子的同时,我们真的该向他们学学,毕竟很多东西是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失去的。
----谨以此文与各位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