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作为两门典型的理科,在很多人印象中有着“公式难背、题目难做、作业难写”的固有印象,而且虽然大家经常说生化生化,但到底两个学科有什么联系,却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但在咱成都七中国际部,同学们以“染坊”的形式,通过学习传统的扎染工艺,以生化融合课程的方式,在快乐的实验课上就把这两门课程给学懂了。这个“染坊”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同学们在融合式课堂上表现如何呢?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回归生活 寓教于乐
其实数理化生这几门学科之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有着难学的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少人觉得它们离我们太远了。“这么复杂的公式、符号,我学了也用不到啊!”对学科产生了消极甚至抵触情绪,自然也就没法学得好了。而且很多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把这些学科区别对待,没法形成统一的学习思维,学起来就更加的费时费力。而对于国际部的生物和化学组的老师们来说,通过让学科回归生活,很自然的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扎染其实在咱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很广泛,工艺品、生活用品上都经常能见到扎染工艺的痕迹。我们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果、蔬菜等实验素材,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来体验扎染到底是怎么做的,这样他们就能很自然的记住平时课上很难背的公式与符号,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扎染中使用到的生物与化学方面的知识也很自然的同时进入了同学们的思维,不用再单独拆分开学习了。”七中国际高中的生物老师皮军表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活成为他们的老师,这是他们开启这一融合式课程的初衷。
而本次扎染课,其实已经不是首次生化融合课程了。“每年我们都会精心准备,推出不一样的融合课程。在之前我们还曾经带领同学们做泡菜、酿造葡萄酒等。现在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我们老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国际高中化学老师张兰表示,融合式课程的备课与选题需要跨学科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与学术交流,相较平常的课程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看到同学们在课上轻松的笑容,张兰老师表示会感到由衷的满足。
其乐融融的实验课堂与悉心指导的老师们
说了这么多理论的东西,到底实验课上同学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菠菜、红苕叶……谁能想到日常随手可得的材料居然是天然的染料呢?
认真观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充分加热和浸泡后,晾干洗净,第一次扎染的成果看起来还不错。
毕竟是师者父母心,虽然讲解的很详细,但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老师们不断的巡视,并悉心的对每组同学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