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七中国际部自1999年创办以来,悉心培养了近3500名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优秀学子。
他们是与学校有着浓厚、紧密连接的校友,是学校历史沉淀与长足发展的宝贵财富。
近期,国际部2019届毕业生马嘉泽在本科毕业之际,喜获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等8所名校硕士录取。他向母校报来喜讯,祝贺嘉泽和所有的老师们!
成都七中国际部三年,他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留学是孩子和父母一场共同的修行,他有哪些真实体验想与大家分享?让我们走进嘉泽同学的成长故事。
以下来自马嘉泽的采访整理。
01鼓励与信任没有被辜负!
国际部三年,我的成绩和整体表现并不太好,准确来说是“很不好”。可能是它的整体管理相对自由一些,比如你作业不写,老师不会一直“追”着你。
越自由的空间,越要高度的自律。在国际部学习,内驱力很重要。
当时,年级上有很多优秀同学,他们总能自觉地背诵单词,完成各项任务。
懒惰、散漫,天天玩儿,成绩吊车尾,也做过很多作为一名合格高中生不该做的事情,我被记大过处分,我就是老师们的“眼中钉”。
但是,班主任皮军老师一直鼓励我。“虽然你现在这样,但这不是真正的你。只要肯努力,就还有希望!我肯定你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
当时,我并不能感受到这句话带给我的力量。
直到刚去美国时,因为课堂上的表现,我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并不输给多数同学,我才渐渐意识到七中的底蕴所在。即使当年成绩在七中国际部处于劣势,但从整个留学大环境来看,母校的教育质量是相对优秀的。
至少,从目前来看,我没有辜负皮老师的信任与期待。我感到很庆幸!
02选择大于努力,找到一条适合的路很重要!
不想参加高考,对我来说挑战太大了。
我现在能收获这般成绩,相比国内一些很努力但依然够不着目标的人来说,我觉得留学是一条很不错的路。
国际部非常强调一个点:培养批判性思维。比如一道数学题的答案,有些人只是记答案,学的东西是非常中式、应试的。他们被动接受别人得出的结果,对书本知识“言听计从”。
但是,国际部会教你为什么。它培养你主动思考的能力,让你明白:听什么做什么都是有据可循。
当然,批判性思维在国外本身就比较普遍。老师和同学也是相对比较平等的。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发现问题、充分论证,得出结论,然后告诉老师也许他也不知道的东西。
国际部三年,我的知识储备和客观能力都有提升。我非常感谢母校帮助我积累的一些东西,让我能够提前适应国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更快融入当地生活。
03正视学习能力,早日行使学习权利!
那些感到迷茫,或者学习力稍弱的同学们,我想说:我当年都“混”成那个样了,还能进步,只要你们愿意,今后定能走得更远。这里,我有几句话想与学弟学妹们说:
第一,别总逼自己把所有东西都put到deadline,结果肯定不太好。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能力也大不相同。我们不能总培养自己在极端情况下的能力,比如一天写三千字论文的能力。
曾经,我很懒,不爱学习;现在,我依然不是一个很能静下心来学习的人。但是,我会尝试把要做的事情合理规划,保证适宜的强度去执行。
循序渐进,结果都不会差!
第二,学习是你的权利。总归有一天要努力,不如早点行动。
国际部三年,老师教的很多东西,可能在国内无法提供环境让我们去应用,大家感觉好像无用,但出国后会发现:曾经接触的东西会以某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学,反而是心态上的差异。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
你可能早点儿,别人可能晚点儿。但想要达到某种结果,所有人肯定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所以,你必须要更努力地在高中学会点儿什么。
04给准留学生家长们的一些真心话
第一,不要觉得孩子学习好就行。起码高中阶段,他们需要培养一些正常的社交能力。
牺牲太多的业余生活一门心思搞学习,可能会成一个书呆子,在美国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他们会觉得没有社交能力的人是没有办法交流的,然后你的孩子可能会在一个越来越自闭的恶性循环里头循环下去。
第二,走出国门前,家长不要以自己的视角去给孩子讲国外怎样的危险、不安全。你需要让他自己正确地去探索这个世界。
世界有两面性。我们不能掩盖险恶,也不能夸大美好,客观告诉孩子某个现象的存在。如果是险恶的,请你告诉他如何预防和避免。
第三,不要逼迫孩子一定要和别人有一样的结果。
可能你确实看到他的同龄人很优秀,但是,他们到底有怎样的付出或者牺牲,我们没有办法完全去了解。
所以,让孩子跟自己比,觉得自己变好了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我是有在进步的。并且,我是在一个很糟糕的状态下走到今天,我很欣慰也很感恩。
“其实有一些遗憾吧!不过不重要了!”嘉泽本来还想申请耶鲁,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提交申请。
他最终选择去芝加哥大学修读public policy专业。芝加哥大学学术氛围很好,他很期待在那里学习。
祝愿嘉泽继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成为一个优秀的国际化人才。